黄芪


本品为豆科植物蒙古黄芪、膜荚黄芪或多序岩黄芪(红芪) 的干燥根。春、秋两季采挖,除去须根和根头,晒干。

黄芪为多年生草本,野生家种均有。耐寒,耐旱,怕热,怕涝。多生长于干旱向阳山坡草地或向阳林缘灌丛间。栽培宜寒凉干燥的气候,以排水良好、土层深厚的砂质壤土为好。蒙古黄芪分布于东北和华北部分省区;膜荚黄芪分布于华北、西北、东北及西南部分省区;红芪分布于甘肃南部及四川、陕西交界地区。黄芪主产山西、内蒙、甘肃、吉林、黑龙江等省。但由于需要量增加较快,采挖过度,致使资源遭到不同程度的破坏。为保障药用,50年代起积极发展家种,先后在山西应县、浑源、繁峙、代县,内蒙古乌兰察布盟、鄂伦春旗、锡林郭勒盟、哲里木盟,黑龙江宁安、嫩江,陕西旬邑,甘肃宕昌等县建立了黄(红)芪生产基地,同时原是销区的部分省市区也开展引种,产量急剧上升,到70年代末形成积压。经调整生产后,供求趋于基本平衡。

黄芪商品呈圆柱形,有的有分枝,上端较粗,长30~90厘米,直径1~3.5厘米。表面淡棕黄色或淡棕褐色,有不整齐的纵皱纹或纵沟。质硬而韧,不易折断,断面纤维性强,并显粉性,皮部黄白色,木部淡黄色,有放射状纹理及裂隙,老根中心偶有枯朽状,黑褐色或呈空洞。气微,味微甜,嚼之微有豆腥味。质量以根条粗长、菊花心鲜明、空洞小、破皮少者为佳;红芪以皮色红润、根条均匀、坚实、粉性足者为佳。规格一般按粗细、长短分为三个等级。

黄芪为常用中药,性温,味甘。具有补气固表、利尿托毒、排脓、敛疮生肌之功能。用于气虚乏力、食少便溏、中气下陷、久泄脱肛、便血崩漏、表虚自汗、气虚水肿、久溃不敛、慢性肾炎、蛋白尿、糖尿病。蜜制黄芪益气补中,用于气虚乏力、食少便溏。

 打印本文    关闭